照片里的民族魂

2025年09月01日 字数:687
   ■礼泉县英才初级中学八年级云(1)班 杨锦瑶
  “照片能褪色,但历史不能。”每次看到这句话时,我总会想起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里那些在显影液中慢慢浮现的影像,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,更是沉甸甸的嘱托,提醒着我们:有些记忆,必须刻进骨子里。
  《南京照相馆》围绕南京1937年12月失陷后的历史展开。它不仅呈现了一个故事,更展现了对南京历史的沉痛回望和对世界和平的努力号召。观影时,我总忍不住想:如果是我生在那个年代,会有勇气站出来吗?这个问题像一根刺一样,深深地扎在我的喉咙里。
  影片中,日本人为了误导国际舆论,胁迫百姓拍“亲善照”。为了所谓的“画面完美”,竟活活摔死了一个啼哭的婴儿。他们的恶行让我震颤:当侵略者用“文明”包装罪恶时,普通人的生命竟如此轻如草芥。
  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这个角色极具复杂性。他出身贵族、谈吐谦卑,满口“仁义礼智信”,对阿昌再三强调“我们是朋友”,但送给阿昌的通行证在本质上却是一道索命符。他的伪善让人不寒而栗,也让我明白:真正的残忍,往往藏在温和的面具之下,他按下快门的手和那些举枪的手一样沾满罪恶。
  当老金在照相馆里通过拉幕布的方式给大家感受“日行千里”的体验时,所有人的嘴里都喊着祖国的地名,眼里满是对和平的希望与向往。“大好河山,寸土不让!”这句话掷地有声,即使身处黑暗,中国同胞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也从未泯灭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到了黑暗中的星火,就算家园被毁,只要还存有对未来的信念,我们就不会倒下。
  《南京照相馆》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历史的身影;它更是一口警钟,提醒我们:铭记历史,吾辈自强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,我们生活在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时代,更应发奋图强。
  指导老师:董娟
网站备案号:陕ICP备06007924号-1